“我们这里需要杨梅种植技术。”“我们这里的柿子只开花不结果,不知是什么原因,能否给我们开个短期培训班?”“我们这里信息闭塞,好多种植、养殖专业户想学电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组织学生前来帮我们培训一下?”连日来,浙江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办公室的“实践热线”几乎被打爆。
全省各地的乡村都纷纷打来电话,要求林学院组织大学生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前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甚至连太行山区、重庆老区、四川欠发达乡镇等边远地区也有电话打来要求浙江林学院专家、教授带领大学生为当地送去知识。
和往年不同,今年浙江林学院科技、文化、卫生“叁下乡”100多支服务团一改过去学校安排什么学生实践什么的传统,突破实践内容单调、活动范围狭小的“瓶颈”,采取农民点“菜”,学生送“餐”的实践方式。
早在暑假开始前,浙江林学院就向前几年曾经开展过暑期社会实践的乡镇和部分林业大县、贫困县发出消息,征集暑期社会实践的项目。各地农民均可以将自己在农业、林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林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部门。林学院根据群众的需要,组建相应的“叁下乡”服务团前往对应的地区开展服务。
在向有关乡镇征集实践内容的同时,浙江林学院还专门开出拥有支教、文化普及、法律宣传、科技支农、卫生调查在内的实践“菜单”,各类实践大“菜”达到108道,成为一“桌”丰盛的“满汉全席”。学校将这张菜单分别寄往各欠发达地区和需要大学生服务的地区,请他们自己先点菜,大学生利用暑期前往各地送去科技、文化、卫生等各类知识“大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目前,全校组建的100多支校级服务团和数十支院系级服务团均被各地“订购”一空。
详见:
《中国绿色时报》:2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