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浙江林学院体育馆里15名学生正在上体育课,今天的课程是太极拳。大学生上体育课练太极拳并不希奇,但是这几位学生中有的上肢残疾、下肢无力,有的心脏有问题、有的患乙肝疾病,还有的骨质增生、肌肉萎缩……按常理,患有这些疾病的同学只要凭医院证明就可以免修体育课。但是这15名学生不仅和其他同学一样,要按时上体育课,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自己残疾的原因、怎样治疗自己的疾病,还掌握了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浙江林学院发现新生中身体有各种疾病甚至残疾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他们虽然能参加正常的学习,但是有一定运动量的体育课、早锻炼他们都不能参加,身体素质越来越差。2004年,学院体育军训部的冯悦民、李金芬等几位老师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提出设想——专为全校患有疾病或者残疾的学生开设体育课。由于参加这门课程学习的学生人数不多,所患疾病和残疾各不相同,有的上肢、有的下肢,有的是肌肉问题,有的是骨骼问题,根据情况的特殊性,学校把这门课称为体育保健课。
说到开设这门课程,冯悦民说,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锻炼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学会科学健身的道理和方法,逐步培养坚持自我锻炼的习惯,使他们能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学会测试和评价自己的健康。目前上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健理论学习和运动量较小的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每个学生的运动量和项目。
所有参加保健课的学生不仅不能漏下一门课,而且还要做作业。他们的作业有的是到网站上找保健方法,有的是找治疗自己疾病的运动康复疗法。只要能坚持下来,他们就可以拿到学分,如果通过自己运动,身体恢复较好,成绩也可能相应增加。
目前,这15名学生中大部分身体健康状况都有了好转。该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男生小施,由于神经有问题走路都走不稳。加入到这个集体后,老师为他安排了走路训练和垫乒乓球训练。一开始他垫上两个就气喘吁吁了。经过几次训练,现在他已经能垫5个甚至更多的球了,而且走路也稳多了,这让他看到了自己康复的希望。
《中国教育报》200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