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同学通过软件设计师资格考试,2名同学通过数据库工程师资格考试,他们相当于获得了中级职称;另有11名同学分别通过了程序员和网络管理员资格考试,他们相当于获得了初级职称。”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寿韬老师扳着手指,一个个计算着他们学院最近获得“职称”——通过以评代考的全国计算机资格考试学生的人数。据了解,截至目前,浙江林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中有叁分之一刚跨出校门就已经通过相关考试,拥有了职称,而且大部分还是中级职称。这一消息传出,让该校很多同学甚至羡慕:因为大多数同学即使自己本科毕业后,要获得中级职称也起码要工作4年时间。
2003年底,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文件,滨罢专业技术人员高、中、低级职称将全面采用以考代评的方式,目前开考软件设计和网络管理两大系列共叁个级别6项考试,考试合格者将颁发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用印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即可获聘对应级别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职务。从2004年开始,在校生也可参加任意级别的软考,通过考试获得了职称证书,意味着与其他有经验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摆脱了“应届毕业生=没有实际工作能力”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据介绍,该校计算机专业从99年考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软考,一开始参与的学生非常少,为了鼓励学生参加考试,学校不仅免费对部分学生进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的所有费用全部都由学院出,而且只要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学院会根据不同的级别,奖励学生相应的学分。该校获得软考证书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全校只有2名学生,到现在计算机专业一个班有叁分之一同学拥有职称。学生们纷纷加入到评职称的队伍中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有了明显变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连续2年就业率都是100%。
《浙江科技报》200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