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边上原本的居民社区,近年来不知不觉中迅速被学生“占领”,成为一条以学生创业为主题,学生服务学生的商业街。在这条街上,近百家商店零零总总沿着道路一字排开,大到开酒店、服装店;小到经营电脑维修、化妆品代理等等。各类店面装修、大小各不相同,经营项目也完全不一样,带有一样都相同,这些商店的负责人都是浙江林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一位学生老板介绍说,其实大学生购买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群众:小到脸盆、毛巾、热水壶,大到手机、惭笔3、电脑。浙江林学院学生记者在通过调查显示,普通大学生的平均消费约为465元。浙江林学院有学生15000人,即使按照每人每月生活费400元计算,这将是一个每月拥有600万商机的校园经济市场。看着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作为有思想的当代大学生自然不肯轻易让商家独享。于是,大学生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实力与商家们一起争夺着这块诱人的“蛋糕”,一类名为“象牙塔商人”的大学生人群出现在各个大学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商家活动,从卖衣服、推销手机卡、化妆品、收音机到做各种产物的代理商、自己办电脑公司等等。
因为考虑到大学生英语考试都要用收音机,国家贸易专业的小许主要经营收音机买卖。从杭州进的货,每只收音机能挣10元左右,我初略计算一下,全校今年有15000名学生,就算10%买我的产物,最多也只能挣到15000元,而这里的店面、税务等就要1万多,再加上以每月200元报酬,聘了两个同学利用空余时间帮忙。他说,“基本上不挣什么钱,主要是锻炼能力。”
不过椰油势头梦的,譬如天目学院食品041班长寿王芳就是一家服装商店——“阳光部落”的首领,同时他也是天目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长。年年那奖学金的他,目前正在兼修商务英语和会计。说起开店,他就立即兴奋起来。由于对专业不是很喜欢,于是他就想给自己找点儿事情做;同时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仅仅有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就是要在学的基础上多参加实习——于是,在几个人朋友的帮助下,他成立“阳光部落”,卖起了衣服。而事实上,寿王芳能够拥有自己的店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族影响:寿王芳的父亲是个房地产开发商,这一家庭背景为他奠定了做生意的基础。家里是希望他有朝一日子承父业,所以一直努力为他提供各种一系列平台——人际的也好,经济的也好,只要他需要,家里都极力支持。为了拥有自己的店面,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攒钱,最后自己攒了7、8千元,再向妈妈化缘了一些,趁原来的店主要转让这一店面要转让,果断地把“阳光部落”接了过来。
事情虽然多,但寿王芳从来没有感觉到应付不了,显得游刃有余:“班级里的事是由所有同学帮我一起做;外联部的事务干事们也都兢兢业业;店里的事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处理好,”他自豪地说:“周末还要回杭州打理家里的小产业,但也只有这样忙忙碌碌我才觉得生活还瞒有趣。”虽然店里经营得井井有条,他依然认为自己做这些都只是个学习的过程,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很在乎,必尽只有体会了失败才知道以后怎么避免失败。
如果说寿王芳“从商”是有家里的支持和熏陶,现在已经在商场游刃有余,那么“匣刻候”杂货店掌门人李秀俐为了做店长可真费了不少心血。这个20岁的女孩毕竟只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多亏有朋友的支持,在开店之初,她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下,筹资30000多元,才顺利地把店子开张的。温州话,“匣刻候”就是“下课后”的意思。由于自己是个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天天时时待在店里,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店名就是为了告诉顾客下课后自己才在。而更多的是提醒自己是个学生,要把上课和下课分清楚,毕竟开店只是大学生活的调剂不是全部,学习才是真正重要的。
钱不多,从内部设计到装潢都是自己一个人扛了下来,而问题也不少,如装修工人半途要抬价,进来的货物有质量问题,自己行情不够灵敏等等。她说,多亏了一些朋友的帮助,经历了很多,他体会大:不管做什么东西,去实践总是比想象中的难上百倍千倍。现在,李秀俐这个小店还没有实现赢利,对次,她十分坦然,“自己是大学生,开这么一家店也并不是为了在乎多少得失,只是想求得一份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的沐浴,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验。”
事实上,在浙江林学院,数百个的寿王芳、李秀俐正忙碌着,他们正利用课余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开创自己的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规划着自己的蓝图。
(学校声音)
张立钦(浙江林学院副院长:现在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激烈,在校大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开展各类形式的创业活动,是非常有意义,也是学校积极提倡的。近年来,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学生科研基金,并对在创业、创新上有成绩的学生奖励创新学分,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教育信息报》:200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