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大二学生曹振宇正在做的课题为植物的化感作用,主要研究植物在生长的同时,周围植物对它生长造成的影响。一个大二的学生就能参与这样的研究课题,这要得益于他有了一位特殊的导师——该校森林培育专业的研究生俞飞。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俞飞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由于这个课题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记录大量的数据,于是俞飞在学院的帮助下招聘了三名本科生助理和她一起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曹振宇是三名助理之一。
在浙江林学院像俞飞这样拥有本科生助理的研究生还有很多,几乎所有的研究生目前都配上了本科生助理。有了本科生助理以后,大部分研究生都表示,现在做研究,一些简单的数据都有本科学生帮忙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减轻不少。能够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本科生们也都感到兴奋,“至少知道了怎么从事科研,为自己以后做毕业课题肯定有帮助”。
为研究生配助理,让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导师这一举措,最先是浙江林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推出的协调研究机制,主要是想解决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量大,而本科生想开展科研创新却缺少机会、缺人引导的矛盾。这一举措推出还不到一个学期,先后就有数百名本科学生应聘,并在其他学院也相继推开。
有了本科生做助理以后,原本单独由一个或者两个研究生进行的课题,现在都形成了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课题研究团队,小的团队有四五名学生,大的团队有10多名学生组成,大大增强了整体研究实力。在每个团队里,研究生一般负责整个研究方向以及重要的研究过程,本科生担任研究生的助手,分别负责数据记录、标本采集、数据处理等基础性工作。如该校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余树全教授的一个研究课题“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就由1名博士、3名研究生和20名本科生共同开展研究。
目前,除了为研究生配置本科生助手以外,学院同时还安排了研究生系列报告,让本科学生参与研究生的学术沙龙,积极鼓励本科和研究生共同申报创新课题,并让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完成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真正帮助本科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前本科生想开展学生科研,学校为他们聘请的导师都是骨干教师,由于这些导师自身教学、科研任务较重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和指导相对较少;而让研究生做本科生的科研导师,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沟通交流多了,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和动手能力。”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许树洪介绍,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掌握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促进学科内各领域的研究生之间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活跃了本科生的学术氛围。
《科学时报》:200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