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药品、针筒、病房,却是大家供认的医院;这里工作的人员不用任何药物,却实实在都是医生;这里不仅可以为病人看病,而且还能拯救人的心灵,并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心灵的救护站。这个地方在浙江林学院学生活动中心,由几间不大的办公室组成,办公室每天都有人值班,全天24小时接受“病人”联系、预约。这里就是浙江林学院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中心的4个老师不仅在中心接受学生咨询,还经常预约“出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排解心理问题。截止目前,“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至少已经为1000名学生进行心理诊疗,其中95%以上的学生,在这里治愈了心理问题。
周末,一个秀气却憔悴的女生走进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原来由于他没有很好的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导致成绩从原来的班级第一保持者下滑到班级近二十名,而且还出现了一门不及格。为了学业,她经过几天的心理斗争,准备和男朋友分手,然而现在她又后悔了。到底该怎么办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她走进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值班老师耐心地和她一起分析了利弊,最后帮助她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加大学习精力的投入,和男朋友定好未来计划,控制见面与打电话的时间,正确把握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即使在一起也多探讨学业,从而促进自己学习等等。最终,她开心而轻松地离开了这里。
“多亏有了心理咨询中心,让我解决了心理问题,使我在短时间里就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还和其他同学一样,摆脱了整天沉静在高考顺利的氛围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位置,更加明确了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使我要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之间学习生活的过度。”浙江林学院2005级新生张强,也是通过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咨询,顺利从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迷惘中走了出来,步入了大学学习的正轨。该校原来有一名女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自卑,萌发退学的想法,甚至有了自杀的倾向,后来咨询中心的老师经常与他聊天,分析问题,开出要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容易满足,自我激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等系列药方,使那名同学走出了自卑的阴影,由原来的消沉、颓废变得乐观向上。
心理咨询中心张敏生教授说,大学生们经济可以贫困、成绩可以贫困,心理千万不能贫困。因为一旦心理也贫困,那会使与前二者一起产生恶性循环,如果心理健康,那么即使经济贫苦、成绩贫困,那也是暂时的,迟早会得到改善。作为一个大学的老师,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弱势学生以爱心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的学习。
他说,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学习工作往往不如意,学生中心理处在亚健康的很多。相对于男生、家庭富裕学生、成绩优秀学生,女生、贫困生、后进生们的心理落差更大,形成冲突,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在大学里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尤其在大学生爱情观、就业观、性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林学院现在通过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咨询室、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形成了四级心理咨询网络为学生提供服务,初步形成课内和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家庭与学校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于胜敏是艺术设计032班的心理健康委员,早在上岗前,他就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进行了培训,现在他已经能够为同学进行心理咨询了,他认为,身体疾病是可以去医院的,困难的是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就业压力,心理压力过重很容易心理上的疾病,会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现在班班都有了心理健康委员,学生中间谁有心理问题,我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为同学的健康生活和学习保驾护航。
该校一名从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学生表示,心理健康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因为以前了解的太少,现在学校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越来越多,慢慢地大家都意识到心理健康其实离我们学生很近,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张敏生教授介绍说,浙江林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采取办板报、发传单、开讲座、在校报上专门设立心理咨询版面等形式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出版心理健康方面的报刊,免费赠送给学生。此外,该校还特别重视对经济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择业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自信、自强、自力,走出人生困境,勇敢面对生活。
人民网 200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