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竹类研究所的专家们历经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近日被省政府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介绍,此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以竹林结构动态管理、平衡施肥、水分定量管理、竹笋采收和无公害竹笋技术规范为核心的一整套毛竹笋用林丰产高效技术,通过分析检测竹林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结合竹子生长所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科学施肥,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去年,安吉马家弄村竹农叶良友在自家6.7亩竹林里使用了该技术,结果亩产冬笋235公斤、鞭笋130公斤,每亩笋产值达到4346元。
我省竹资源丰富,到“十五”期末,全省竹林面积达82.7万公顷,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11.8%,竹业产值160亿元,占全国竹业产值的47%。为普及竹林技术,专家们边研究边推广,先后在省内建立了4个毛竹现代科技园区和789个试验示范点,并采用召开阶梯式座谈会、走访农户、上竹山现场指导和举办科技讲座等手段,引导竹农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运用先进栽培技术求得高效,使竹笋产量与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在试验点上,冬笋亩产可达357.3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技术先后在省内的临安、德清、安吉等重点竹产区进行了推广与应用。
竹农们说,以前由于没有技术,每根竹子只能卖几元钱,每亩竹林总产值也不会到千元。如今那绿油油的竹林成了他们致富的希望,一株株大笋小笋成了他们的“金娃娃”。
《农村信息报》:200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