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喜欢进城,城里人喜欢到乡下。农家乐,让城里人吃到土家菜,呼吸了农村的空气,乡下人挣到了钱。但是,由于很多农民自身素质低、卫生习惯差,家里乱糟糟的,门口都是垃圾,夏天更吸引了很多蚊子。像这样硬件、软件配套设施都跟不上的农家了,城里人来了住得不乐不说,农户也很难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日前,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的专家、教授们带着10多名大学生,来到浙江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为当地农民进行农家乐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并帮助他们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七里乡位于衢州市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98%,当地环境优良,乡村周边负离子含量普遍较高,最高处达到80000个/C M3。而医学研究表明,负离子含量超过1000个/C M3,就有利于人体健康,达到8000个/CM3,就对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合作,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起了“农家乐”旅游项目。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民普遍没有经验,素质也不够高,使得当地的农家乐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很难实现更大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暑假期间,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专门组了由博士、教授带队,10多名大学生参与的科技服务团,来到这里进行实际调查,并免费对农民进行发展农家乐项目的相关培训。
大学生们先后围绕休闲满意度与幸福感、旅游工作者的职业态度、原住居民对发展乡村旅游接受程度、对乡村旅游开发的认知状态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虽然农民都愿意开展农家乐项目,但是农家乐从业人员,由于没有专门培训,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有的农户甚至把自己的衣服随便晾晒在家门口,影响了游客的兴致;同时,农家乐之间竞争激烈,在管理上普遍存在无序状态,农家乐的饮食卫生、住宿安全卫生等方面得不到保证;在配套设施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比如大部分农家不要说急救箱,连简单的感冒药、红药水、绷带之类都没有,万一游客受伤,根本不可能获得及时护理。
此外,大学生调查还发现,到农家乐后,游客吃完农家饭后基本没什么活动。他们现有的活动有上山挖笋、斗鸡、小猪赛跑之类。而事实上,挖笋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斗鸡跟小猪赛跑这两项活动,因为鸡猪不通人语,也没有专门培训,结果造成斗鸡不斗,赛跑不跑。所以当地的农家乐,除了吃农家饭以外,没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游客来了一次以后,再也不会来第二次了,这就给当地农家乐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林学院4名博士、教授分别给当地农民进行了农家乐经营、项目规划、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浙江林学院旅游专业老师蔡碧凡对说,近年来农家乐在浙江省发展迅速,要获得长远的发展,每个地方的农家乐应该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广的客源,而不是坐着等别人送到你家里。她认为,经营户都应该不断的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去除自己脑中的小农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家乐,积极加强各项配套设施的配置,增加游乐项目,尽量给游客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同时也能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农民日报》网:200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