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林学院方伟教授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该校童再康、傅深渊、斯金平等教授也同时被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正当这个喜讯传到浙江林学院时,由该校提供技术支持的浙江衢州市衢江区庙前、灰坪等乡(镇)的笋农也打来电话。由于采用了林学院专家提供的笋竹林配方施肥法,今年3000多亩竹林的竹笋产量、产值大幅增加,根据预计,这一技术实施叁四年后,衢江区36.7万亩毛竹产值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每年可以增收5000万元。通过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选派科技特派员、结对扶贫、专家创业等措施,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第一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近年来浙江林学院利用科技服务“叁农”的主要做法之一。
科研实验基地是广大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目前,浙江林学院与地方或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集科学研究、成果中试示范、推广转化、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基地。近年来,该校先后建起了省山核桃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香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丽水市毛竹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此外,浙江林学院先后与温州、衢州、台州、丽水等地区的40多个县市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每个县市都选派了专门的科技人员长期蹲点,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科技信息发布会和科技项目对接会来促进合作,目前已经累计合作完成开发项目5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6项,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项、浙江省星火计划项目8项。这些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到40多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项目中,由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院士领衔的“竹炭竹醋液”科研组,就获得了比较成功的科研转化。张齐生院士等专家开展的竹炭、竹醋液生产工艺及生产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了不同功效的竹炭产物以及以竹炭竹醋液为主要成分的叠痴型植物生产促进剂。竹炭系列产物在南京林业大学及遂昌县污水处理中心使用后,对循环处理污水效果明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竹醋液为主要原料开发的
叠痴型植物生产促进剂,不仅可以制成生物农药、而且还是很好的生物肥料。通过在蔬菜、苹果、水稻等植物上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仅增加产量,而且显着提高了产物品质,这一技术已在省内外推广中试,经济效益明显。除了将科技直接运用于田间生产,浙江林学院还积极参与产业化经营,与浙江森禾种业有限公司、杭州康鑫食品有限公司等40余家农业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物,从而达到服务“叁农”的目的。
学院党委书记陈敬佑介绍说,浙江林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一直是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力量,有着心系“叁农”、服务“叁农”的优良传统。积极支持和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浙江林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把力”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
有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学校多次组织“院士行”、“绿色浙江”科技服务团,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批科研成果在生态保护、农林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一批批农民兄弟在教师们手把手的传授培训下掌握了实用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学校每年暑期还组织万名师生深入农村基层、山区乡村,开展科技咨询、资源调查、义务支教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帮助。
《农民日报》:2006.8.3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