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浙江林学院各级学生组织都在紧张地进行学生会干部的纳新工作。和往年组织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不同的是,今年该院新一届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全面采用了和公务员录取类似的招考方式。
据介绍,今年该院对学生会干部选拔制度进行了很大改革。院学生会计划选拔各个部门学生干部、干事150人,而报名人数却达到1400多人。按照招考原则,第一轮考试中,学生会按照1∶3的招考比例,划定统一的分数线,全校共有450名学生上线,学校将这批上线的学生安排到各个部门进行复试;复试合格的150名学生,还将经过公示、审查等程序,最后才能走上相应的学生会岗位。
这一做法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以往高校选拔学生会干部,都是简单地由学院推荐、学生自荐,然后考核通过就确定。于是,浙江林学院这一方案推出不久就引来许多学生的反对之声,他们的理由是:“学生会是学生锻炼能力的地方,和社会上的招聘毕竟不同。现在采取统一招考的方法,会使本来就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而原本锻炼能力机会比较少的大部分同学则更加没有机会了。这样做不仅不公平,而且很可能在毕业时,使得学生组织能力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对此,浙江林学院学生会主席余杰解释说:“我们今年招用学生会干部,之所以按照公务员招考模式,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改革措施,使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工作更加客观、公平、有效。因为原先的组织推荐等制度,主观影响比较大,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是很公平。此外,学生干部要很好地服务同学,成为普通同学学习的榜样,就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现在由于需要考试,有更多的同学会在考前补充一些对于学校情况、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对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尽管有许多人反对,这种做法还是获得了不少大学生的认同。此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工程学院学生朱加萍说:“这样的考试能让我们这些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但又十分想得到锻炼的学生拥有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同时要当学生干部就需要考试,那么我们走上学生干部岗位以后,就会更加珍惜,会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还有很多大学生认为,这种方式虽好却未必适合所有岗位。经济管理学院的小赵说:“学生会主席等主要学生干部岗位确实需要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好,但是像学生会各个部门干事这种工作,应该是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做的。现在所有岗位都采取这种招考办法就有问题了,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只有锻炼才能获得进步。而且现在把这些岗位都留给原本素质比较高的同学,是另一种不公平。”人文学院的小汪则告诉记者,这种学生会干部招考制度,表面上看是更加公平了,实际上通过考试的学生可能只是理论好,而学生干部工作是需要实际能力的,依靠书面考试来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当学生干部,这种办法值得怀疑。
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研究和实践的该校学生处处长梅亚明认为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会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也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会干部的纳新更加公平、公开、公正,使学生会工作更具广泛性。
“我们目前只是在学生会中进行尝试,应该说这是一项有益的探索,至少可以使学生干部任用制度更加公正,至于最后的效果怎么样,还需要事实来证明。如果证明效果较好,今后还将在二级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组织的学生干部选拔中进行推广。”浙江林学院团委老师、学生会秘书长蔡永华说。
《中国教育报》:2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