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

  • 在线投稿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杭州日报》头条、《浙广早新闻》:勤工助学考量大学生的“架子观”
【发布日期: 2006-10-25】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个案——

  富学生甘做送水工

  昨天下午,没课的沉桦均刚刚回到寝室,手机就响了起来。“活来了。”几句简单的对话后,沉桦均来到送水中心,他根据学校供水部安排,把饮用水送到每个寝室去。

  从这个学期开始,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大叁学生沉桦均就开始了送水生活。每次他要扛着四十斤重的纯净水步行几百米,常常一爬就是6层。几桶送完,汗水劈里啪啦往下掉。

  读大一大二时,父母给沉桦均的生活费不少。最多的一个月他花了2000多元。大二快结束的一天,他突然发现这个月生活费又提前透支光了。他也得知周围很多同学一个月生活费不到200元,有的甚至5毛钱一包的榨菜要吃一周,“我一个月花了他们一年的生活费?当时觉得真的很惭愧。”他开始思考,想要改变自己。

  这个学期一到校他就开始找工作。正赶上学校后勤供水部缺人,但由于报酬低、工作重,一般人都不愿意做。“我干!”他被供水部聘请为临时工,人手不够的时候他开始承担送水工作。每送一桶报酬是一块钱,平均每天能送20到30桶,靠着送水他的生活费已经能自己解决了。

  说起家境,沉桦均在班里绝对是比较富裕的。放着舒服的大学生活不过而去做苦力,引来了很多同学的非议。“丢人”、“作秀”、“划不来”等等帽子都戴到了他头上。一时间,沉桦均心里有点委屈。在周围同学眼里,做送水工是“民工”干的,没本事的人才去卖力气。现在,送水送得满头大汗的沉桦均常常被同学笑为“民工”。

  对此,沉桦均说:“我的家庭很富裕,我也不缺钱,但那些钱是我父母辛苦赚来的,并不是我自己创造的。有的同学看不起送水工,但实际上他们连送水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不愿意做。我想让更多大学生知道,其实你完全可以养活自己。无论什么劳动都不丢人,都比站在边上品头论足有意义。”

  现象——

  清闲有面子的“好”岗位俏

  采访中,浙江林学院文法学院06级的陈同学给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

  刚刚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拮据的小陈就申请了贫困生。后来了解到学校提供了很多勤工助学岗位,他如获至宝立即到勤工助学中心去申请。到那里后发现,图书管理员、辅导员助理等一些“好”的岗位名额早满了,只剩下自行车管理、食堂服务等还空着。“当时犹豫了很久,真的没有勇气去食堂做勤杂工。如果同学过来吃饭,看到我在清理剩菜剩饭,我面子上怎么能挂得住啊。”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勤工助学的念头。

  实际上,小陈并非个例,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问题。在选择勤工助学岗位时,大学生更喜欢清闲的、不丢面子的岗位,而对那些相对艰苦、认为和自己身份不匹配的岗位非常冷漠。每个学期开学后,很多高校勤工助学中心都要面临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平衡各岗位之间的人数,如何让那些“没面子”的岗位更有吸引力。

  浙林院勤工助学中心介绍,今年开学初,全校后勤公司、图书馆、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提供了管理、搬运、办公室助理等78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图书馆、宣传部、学生处等提供的工种较好的岗位几天就爆满了,而搬运、清洁等岗位来报名的则比较冷清。

  与勤工助学一“冷”一“热”形成呼应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自身定位过高屡遭挫折。下沙某高校一位大四学生小杜告诉记者,工作还没超过叁个月,他上一届的几个学长因不满被单位安排做琐事、薪资过低等先后跳槽。

  杭州一家制造类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项先生也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招进一些大学应届毕业生,但不少人因为不能接受“第一年到车间锻炼”的规定而辞职或者被辞退。

  讨论——

  大学生的架子该不该放下

  自从做了送水“民工”,沉桦均似乎就成了一个焦点人物。针对“沉桦均现象”,浙林院天目学院还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讨论。话题集中在大学生的价值体现、独立精神的培养等方面。

  一些同学认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付出了很多教育投入,反过来做送水这样“低等”的工作,有没有体现知识的价值?是不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

  对此,沉桦均表示,送水不见得是今后的全职工作,无非是通过这一形式锻炼自己。“一个大学生,他实现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做送水工在目前看来可能没体现人生价值,但其实是为今后实现价值做品格上的储备。”沉桦均说,如果连再脏再累的活都肯做,还有什么苦吃不得?

  “大学生放不下架子、清高自傲是受到社会不正确观念的影响,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错误引导才是最关键的原因。”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党总支书记朱红东认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比起家庭教育,大学里开展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像是亡羊补牢。他说,很多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说“不好好学习就去扫大街”之类的话,无形中让孩子建立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孩子会觉得扫大街是可耻的,没有价值的。“这种观念会伴随他们的大学生活,也可能影响一生。”

  朱书记觉得,无论是在校读书还是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大学生都应该勇敢地接受“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即便你的学历再高,你都是一个靠劳动生存的人。学会自食其力是大学里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更应该学会如何靠自己的劳动实现独立。”

《杭州日报》:2006.10.25

COPYRIGHT?2011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