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清晨,当杭嘉湖平原的晨雾还未散尽,60只身披白色卷毛的湖羊已踏上特殊的旅程。它们从海拔不足百米的江南水乡出发,跨越4000公里,抵达海拔4500米的西藏那曲——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场科技援藏与产业协作的生动实践。
近日,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浙江省援藏指挥部的统筹推进下,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联合多家技术单位,顺利完成了这批湖羊种羊的护送任务。它们携带着“多羔基因”,远赴西藏,旨在破解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瓶颈,为高原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
从“多产一羔”打开的增收之门
藏区绵羊虽耐寒耐粗饲,却长期受限于“一年一胎、一胎一羔”的低繁殖效率。而湖羊,作为我国优质多羔绵羊品种,平均产羔率高达230%以上,恰是打开牧民增收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在首批杂交试验中,“藏湖杂交羔羊”已展现出显着优势:出生重提高20%,断奶重提高30%,8月龄体重接近90斤,超过成年藏羊,生长周期缩短近叁分之一。出栏体重较本地藏羊平均高出8公斤,增幅超60%。这些数据,成为推动湖羊“远嫁”西藏的核心动力。
为确保送上高原的是真正具备遗传优势的“种子选手”,长兴两家农业公司与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王翀教授团队,历时一个月,展开一场严苛的“基因选拔”。他们从数千只湖羊中筛选出60只“潜力股”,每一只都追溯叁代繁殖记录,确保多羔性状稳定遗传。
“多产一羔,就是为牧民多开一扇致富之门。”浙江援藏干部杨金勇这样形容此次行动的意义。
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的生命接力
从江南到那曲,不仅要克服4000公里的路途,更要应对近4500米的海拔落差。如何保障湖羊健康抵达,成为科技护航的关键。
“出发前半个月,每只湖羊都接受了‘抗应激特训’——口服复合益生菌和功能性氨基酸,增强免疫力与适应能力。”项目负责人、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教授王翀介绍。运输途中,司机师傅和科技护航成员还化身“羊管家”,全程陪护,为羊只提供精准饲喂与安全保障方案,,最终护送羊群平安翻越唐古拉山。
初到那曲,科研团队不顾高原反应,第一时间将湖羊安置进现代化畜舍。如今,这些融合湖羊多羔基因与藏羊抗逆特性的“雪域新生命”,已开始适应高寒环境,用蹄印丈量科技援藏的广度与深度。
据那曲市农牧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勇介绍,这场跨越东西部的“羊”帆远航,不仅是种质资源的迁徙,更是产业协作模式的创新——以江南良种改良高原畜牧,以技术输入激活内生动力。
从技术落地到生态循环的产业新篇
更深远的科研布局也在同步推进。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与那曲本地技术团队正通过组学分析,筛选湖羊高原适应性关键标志物,并持续优化杂交利用路径。这种“边科研、边扩繁”的模式,旨在让湖羊真正在4500米高原扎根。
针对那曲不同区域特点,目前,技术团队已制定差异化养殖方案:高海拔区主推藏羊与湖羊的贵1代杂交,中低海拔区则探索“叁元杂交”梯度布局。
过去,在高原传统放牧模式下,100只羊需消耗3000亩草场,生态压力巨大。如今,在浙江技术支持下,那曲试点区构建起“杂交羊-优质牧草-有机肥”循环体系,草场载畜量提升30%,植被覆盖率从62%增至78%,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双赢。
为推动技术落地生根,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与那曲方面联合成立“高原羊产业创新研究基地”,构建从实验室到草场的全链条创新体系。那曲市农牧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的喇振兴表示:“我们要把论文数据,翻译成牧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养殖口诀’。”
潮新闻:202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