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

  •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农林故事·省优秀毕业生】林叶欣:从书斋到田野,以力行致青春
【发布日期: 2025-11-14】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林叶欣,女,中共党员,现代农学院植物保护211班学生。作为2025届省级优秀毕业生,她曾获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荣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校“五好学生”等荣誉。2025年,她成功考取本校现代农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在职研究生。目前,她已投身基层工作,成为一名乡镇干部。

很多人会有疑惑:怎样的大学生活才算有意义?林叶欣用自己前行路上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回答了这个问题。她的大学四年,是一场从“书架”走向“田野”,从“求知”迈向“力行”的壮丽远征。

以勤学为桨,遨游知识的海洋

学习好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并熟练运用,最终将理论付诸实践,是成为一名合格基层农技人员的必由之路。

大学期间,林叶欣的平均学分绩点连续叁年专业第一,曾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荣获第叁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并在“模块一:专业技能大赛(项目二:植物病虫害识别)”环节中取得叁等奖。这些成绩背后,是无数个默默钻研的日夜,是反复练习、不断试错的过程。

在备战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的那段日子里,林叶欣经历了一场无声的磨砺。经历校赛选拔后,她发现自己在病虫害识别这个环节仍旧存在很多知识盲区。面对那些看似相似的病斑、虫害特征,她总是难以精准区分。最让她受挫的是,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进步却来得相当缓慢。在一次模拟测试中,她面对一张钩金针虫的照片,竟然判断失误。

但她没有放弃。那段时间,她天天在实验室中查看病害、虫害标本,反复与图鉴上进行对比以加深记忆。她还找到指导老师,重新梳理知识体系,一步步熟悉。在比赛过程中,她还遇到了从来没有学到过的“蜜蜂翅膀连锁”问题,好在其它问题都迎刃而解,最终获奖。

此次专业技能大赛的学习与训练,使林叶欣深刻体会到,那些看似波澜不惊、日复一日的学习时光,虽表面平静无奇,却正在为未来的厚积薄发悄然蓄力。

以实践为尺,丈量青春的宽度

学习不只是一段旅程,更是一种扎根的过程。林叶欣始终铭记袁隆平院士的话:“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句话指引着她所有的实践行动。

最令她记忆深刻的,是跟随张传清老师前往临安水稻基地实习的经历。实习过程中,她与同学们共同协助农户排查水稻田的主要病虫害,悬挂诱捕器,并结合老师的指导,向农户提出了初步的防治方法。她说:“当我们再次联系农户,得知诱捕器中捕获了大量主要害虫,并且水稻长势有所好转时,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林叶欣触摸到了专业最真实的温度——课堂不仅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更在这广袤无垠的田野之间;论文不仅要写在学术纸上,更要写进丰收的大地,写进农民舒展的笑脸里。那片稻田教会她的,远比书本更深刻。它让林叶欣懂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扎根泥土,真正的成长始于俯身向下。

以奉献为歌,唱响生命的价值

青春最美的模样,从来不只是个人的熠熠生辉,更是集体的温暖与共进。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期间,林叶欣认真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同学们这样评价她:“林叶欣认真又负责,是一位超级好的学委。”

作为寝室长,林叶欣深深珍视那段寝室灯光在深夜里最后熄灭的时光。这一段时光见证的,是她们围坐一桌为梦想共同奋斗的身影,是讨论问题时思想的碰撞,是疲惫时彼此的鼓励与陪伴。在寝室同学共同努力下,她们先后两次获评“学风建设先进寝室”。她说:“那不仅是一纸奖状,更是我们携手同行、彼此照亮的最好见证。”

累计超过240小时的志愿服务,更让林叶欣在付出中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从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我们为这个世界奉献了什么。疫情期间,林叶欣主动在家乡村口参与执勤。寒风凛冽,呵气成霜,但她心中始终燃着一团火——她知道,自己守护的是身后整个村庄的安宁。那些在寒风中搓着手、踩着脚的时刻,反而让她触摸到了青春最坚实的质地——那是在担当中历练,在奉献中成长的饱满与丰盈。

回望来路,书香与稻香交织成林叶欣青春的经纬。这四年,她最大的收获,并非那一纸纸证书与奖状,而是在每一次俯身中学会的谦卑,在每一次实践中触摸到的真实,在每一次奉献中体悟到的价值。它们如同种子,已深埋于心田。未来她依旧会携着这份来自大地的嘱托,将论文写在更广阔的乡村沃野上。此去山高水长,但心中有光,便不惧路远。


(新闻中心)


COPYRIGHT?2011今日黑料独家爆料正能量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